废话不多说,先上图。因为它是个带状的公园,所以得请你横过来看。简单介绍下背景:场地在19世纪的时候,真的是华盛顿运河,历史悠久。后来到了1900年代初期,为了满足周边城市和购物中的建设,运河便被铺平。此后场地被用于多种临时用途,最近的一次是被用作华盛顿公立学校的校车停车场。2000年,当地开发商与政府联合发起了一项设计竞赛,随后便开启了对公园的设计改造工作。2010年正式动工,2014年末建成开放。下面的信息比较重要,该项目已获得SITES三星级认证和LEED黄金级认证,是近年来非常经典的的一项可持续设计案例。稍微解释一下,SITES全称是 The Sustainable Sites Initiative,主要针对景观项目,是世界比较公认的一套场地可持续开发评价体系,有一系列非常细碎的指标,来评估场地是否达到了可持续利用的标准。LEED全称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美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某处建筑或社区若在节能、节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室内生活品质等方面达到一定指标,便可被授予认证。建筑的事情咱不管,公园为何能获得SITES的高级别认证呢?原因是设计师做了一整套非常精巧的雨水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是考虑公园自身,同时还服务于周边街道和社区的雨水径流管理。公园地下设置了三个,总容积约6000立方的储存罐(蓄水池),用于储存公园及周边社区汇流而来的雨水,而后将水注入公园东侧边缘一连串的雨水花园,经其过滤后,供给公园灌溉、喷泉和溜冰场,据说可满足95%的用水需求。下面我就来为你具体解释一下这个系统,不过它在平面中是看不出来的,得靠下一张图:其实我在图上已经标了中文,所以沿着箭头仔细看,看懂是不成问题的。整个雨水管理系统说穿了就是——两套循环利用方案。对于这片场地而言,雨水径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场地中雨水的路面径流(橙色线),二是从建筑屋顶顺排水管流下的屋顶径流(粉紫色线)。设计师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径流,分别设计了两套不同的循环利用方案。你可能会奇怪,同样都是雨水,为何要分开设计?这是因为雨水在下落过程中,会溶解空气中的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随后降落地面,又会冲刷道路,裹挟泥沙,使污染物质大幅增多。所以相比于屋顶径流,路面径流要更脏,就需要再多一道净化工序。这个行为是不正确的——设计师在公园地下埋藏了三个储存罐。污染较少的屋顶径流(roof run-off)被收集后,经简单过滤后注入二号和三号储存罐,再经一道过滤后供给日常用水。路面径流要先汇总进入一号储存罐,经由水泵,也就是图中白色方框中的P(pump)注入雨水花园的生物滞留池,经土层的物理净化及植物微生物的生物净化后,汇至二号储存罐,与过滤后的屋顶径流混合,供给日常用水。1、2、3号储存罐位置雨水花园以上就是华盛顿运河公园的雨水循环利用方案。该方案尽管谈不上有多复杂,但整套流程确实逻辑清晰、十分精巧。可这里面也有问题。